2025-10-14
2025年10月9日至12日,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在上海盛大举行。一道新能凭借其卓越的技术优势,一举斩获光伏支架十大品牌和光伏组件十大品牌双项大奖。在同期举办的《三人行:穿越20年周期的中国光伏》高端对话环节中,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作为对话嘉宾受邀参加。与行业专家围绕中国光伏产业20年发展历程,通过“循环之困”“破卷之刃”“未来之门”三大议题,系统分析行业现状、问题及破局路径。宋登元博士结合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刻剖析了当前光伏产业在周期调整阶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技术创新、场景拓展、商业模式升级等多维度,提出了一道新能前瞻性的破局思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技术引领铸就先发优势
在光伏组件领域,一道新能始终站在技术革新的前沿,以卓越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铸就企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一道新能以前瞻性的战略视野,积极谋划并深入推进“一主三翼”战略布局,以TOPCon钝化接触技术为核心,依托SiO₂/Poly-Si先进钝化接触技术,深度布局TOPCon、DBC、TSiP、SFOS等前沿光伏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地开拓全域技术路线,在技术创新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光伏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跃升。
得益于在BC领域的先发优势,当前一道新能DBC技术已迈入3.0Plus 时代,该技术基于 TOPCon5.0隧穿层技术,搭配选择性接触全钝化方案,电池效率成功超越27.77%,组件功率突破670W,效率达24.8%,在细分场景需求中实现全生命周期最优综合发电量。此外,DBC 3.0 Plus技术可与TOPCon 5.0工艺兼容,企业在不大幅改造现有产线的情况下,可实现BC电池的导入与量产,极大降低了技术切换的边际成本,为采取“有限试点、分步扩张”策略的企业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推动光伏行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创新设计引领行业变革
在柔性支架领域,一道新能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公司新一代柔性光伏支架系统的创新研发打破了传统光伏支架的设计局限,为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预应力钢绞线代替传统檩条,东西向以两根预应力钢绞线承重,南北向运用排间柔性稳定抗风系统的独特设计,将阵列东西、南北巧妙形成空间索网结构,这一创新设计为光伏电站赋予了灵活“筋骨”与超强稳定性,具备抗台风、耐腐蚀、适应复杂地形等特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为光伏电站的长期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实际应用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风洞实验室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起振风速超过46m/s,展现出卓越的气动稳定性;在新疆十三间房极端风区,该系统成功经受±40℃高低温交变与17级强风的严峻考验,主体结构完好无损,组件无隐裂现象。目前,一道新能柔性支架已成功应用于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沙漠电站等20余类场景,实现了土地增值与绿电收益的协同增长,为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农光互补项目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在渔光互补项目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跨越水面,减少对水域生态的影响,同时实现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的共赢;在沙漠电站项目中,一道新能柔性支架适应沙漠地区的恶劣气候和复杂地形,为沙漠地区的光伏开发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密码解锁发展新篇
在对话环节中,一道新能CTO宋登元博士向与会来宾分享了一道新能跨越周期的技术密码。他深刻指出,创新应当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要从产能驱动向价值驱动转变。只有将创新切实转化为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一道新能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先进TOPCon平台技术进行路线迭代,DBC、叠层TSiP与多光子SFOS技术通过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在商业模式创新层面,一道新能,深耕海上光伏、沙漠光伏和城市光伏,通过 做精做专挖掘细分市场价值,成为光伏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宋登元博士同时指出,一道新能将继续秉承“一主三翼、全面发展”,通过多元技术的协同发展,适配细分市场领域,构建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目前,以先进钝化接触TOPCon结构为核心平台,发展的DBC技术凭借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在提升电池转换效率、优化组件外观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一道新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DBC技术的研发攻关,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改进材料配方,成功克服了DBC技术在量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让产品在能量转换效率上更上一层楼,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引领着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本次荣获行业双料大奖,是对一道新能在光伏组件、柔性支架领域核心创造力的再度认可。未来,一道新能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光伏产业生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