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2025年9月25日,由常州市光伏行业协会、光伏行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BC与0BB无主栅电池组件及设备产业链技术论坛在“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新能源光伏智造之城”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论坛聚焦BC电池与0BB无主栅技术的规模化量产突破,旨在打破“效率、成本、量产”不可能三角,协同上下游构建高效可持续的BC创新生态圈。一道新能研发总经理、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章康平受邀出席,并发表《从DBC1.0到3.0Plus:一道新能BC技术的进阶之路》主题报告,全方位分享一道新能在DBC技术领域的研发突破与产业化实践,为行业技术革新与生态建设注入新动能。
聚焦行业痛点 以技术实力锚定创新方向
当前,光伏行业正加速向N型技术迭代,XBC技术因全背面电极结构、无表面遮挡、正面高转换效率等优势,成为BIPV等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本次论坛汇聚XBC技术产业链核心力量,形成 “材料 - 设备 - 电池 - 组件 – 应用” 的全链条参与的格局,围绕降银化/少银化、光学优化、柔性互联、高密度封装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旨在破解BC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核心瓶颈。
作为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TOP10的N型技术领军企业,一道新能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省级研发平台及1个校企合作平台,一道新能依托其“一主三翼”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深厚的TOPCon技术积累和卓越的创新能力,通过将 TOPCon 钝化接触技术与 BC 背电极架构相结合,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ON-BC 技术(简称DBC)。一道新能已经累计提交与授权DBC专利83项,其中发明专利多达75项,对DBC电池的设计、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制备和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面覆盖。另外,由一道新能牵头制定的《晶体硅背接触光伏电池》“浙江制造”标准已经正式发实施,为BC光伏产品构建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品牌标准体系。章康平在报告中强调:“BC技术的价值落地,需以‘效率领先、成本可控、量产兼容’为核心,一道新能的DBC技术路线正是围绕这一目标持续进化。”
从1.0到3.0Plus:DBC技术进阶破解行业“不可能三角”
报告系统梳理了一道新能DBC技术的迭代历程,从2020年启动研发至今,该技术已实现三次关键突破,成为破解“效率-成本-量产”矛盾的典范:
DBC1.0:奠定基础:搭载TOPCon2.0/3.0技术,采用p-Si衬底,n区以SiOx/Poly-Si实现钝化接触,p区采用Al接触+AlOx钝化,电池转换效率达25.5%,首次验证了TOPCon结构在BC电池中的可行性;
DBC2.0:效率跃升:升级至TOPC4.0平台,切换为n型硅衬底,p区引入B掺杂优化钝化性能,效率提升至26.5%,进一步缩小与行业顶尖水平的差距;
CPVT测试结果
DBC3.0:全面突破:基于TOPCon5.0隧穿层技术,创新采用“选择性接触全钝化方案”,n区/p区均实现SiOx/Poly-Si钝化接触,第三方认证效率达到27.77%,中试线平均效率达27.5%,良率稳定在96%以上,且完全兼容现有TOPCon工艺与设备,实现“高效与量产”的无缝衔接。
组件端价值跃迁:DBC3.0Plus实现“高效+可靠+美学”多维优势
除电池技术外,章康平先生还重点介绍了DBC3.0 Plus组件的性能突破。依托电池技术的领先性,叠加组件端光学、电学及封装工艺优化,该系列组件展现出全方位优势:
功率与效率双高:针对2382*1134mm版型,组件功率突破660W,转换效率达24.5%,较DBC2.0组件实现显著增益;
可靠性大幅提升:创新电池片级防热斑设计,热斑温度比传统TOPCon组件低50℃;采用“低应力串焊技术”,8000Pa静载测试后功率衰减<1%,无电池隐裂与细栅脱落;通过“色散陷光抗紫外衰减技术”,UV120kwh老化后功率衰减<1.5%,远超行业标准;
弱光与美学兼顾:优化电极图形与电荷传输设计,弱光系数(200W/㎡与1000W/㎡效率比)提升至95%以上,适配多云、阴天等复杂光照场景;全黑正面陷光设计+无栅线/无焊带结构,视觉统一性更强,可无缝融入建筑立面、户外场景等应用,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市场空间。
共筑BC生态圈 引领技术协同发展
章康平先生在讲演的最后对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清晰展望。他指出:当前光伏行业的技术演进,早已超越“单一路线替代”的阶段,“融合共生”才是核心方向 —— 无论是当前主流的 TOPCon、HJT 技术,还是细分市场备受关注的 XBC 技术,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基于不同应用场景、互补优势的生态共同体。另外,光伏技术的突破从来不是单点创新,而是全产业链协同的结果。目前一道新能已全面布局TOPCon、DBC、CSPC、TSiP、SOFS等前瞻技术路线,未来将持续开放研发能力,与光伏行业的上下游协同共享、成果共创,推动整个光伏产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