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新王炸!五大技术助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飙至27%!

2025-04-15

1.0、2.0、3.0、4.0,在创新道路上一路“狂飙”!

千呼万唤,一道新能终于迎来了TOPCon5.0。

通过五大硬核创新,一道新能将电池转换效率推升至27%,组件功率突破670W,同时将紫外衰减UVID控制在1%以内,成功解决了此前TOPCon关于UVID衰减的争议。

《全球光伏》再次有幸邀请到一道新能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博士进行专访,独家对话宋登元博士,让我们从这位著名技术专家的娓娓道来中,一同探究TOPCon 5.0背后的故事。

 

5.0问世,TOPCon再升级

 

宋登元博士介绍,根据CPIA《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2024-2025),2024年晶硅电池完成了从P型技术向N型技术的迭代。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占比达到71.1%,成为占比最高的电池技术路线。一道新能凭借对TOPCon电池技术持之以恒的深耕,实现了一次次的技术突破与飞跃,成为N型技术引领者。如今,一道新能推出了TOPCon5.0技术,再次站在了行业的前沿。

TOPCon5.0技术在效率和可靠性上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五大核心技术——背面PolyFinger技术、纳米接触金属化技术、大高宽比梯形栅线技术、混合钝化边缘技术以及叠层膜耦发射极钝化技术,电池效率提升到了27%,并且TOPCon的UVID120衰减低于0.8%,可靠性进一步提升。TOPCon5.0的突破性技术包括:

背面PolyFinger技术:通过激光图形化处理,在电池背面形成微米级“光陷阱”,将红外光吸收效率提升0.3%-0.5%;

纳米接触金属化技术:以纳秒激光诱导形成纳米级接触点,接触电阻降低至0.5mΩ·cm²以下;

大高宽比梯形栅线技术:通过新型浆料与钢板印刷技术、钢板精密印刷工艺提升对入射光子利用率,优化电流传输,提升填充因子至85%以上;

混合钝化边缘技术:通过独有的有机/无机混合钝化技术,在电池切割面形成钝化和耐候性良好均的钝化层,降低边缘复合损失,提升半片电池效率;

叠层膜耦合钝化技术: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将氢-硅键的抗紫外能力提升一个量级,UVID120老化测试下衰减率低于0.8%。

光伏技术的本质是降本增效。无论是提升效率还是增强可靠性,这些都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降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LCOE),助力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支撑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宋登元博士在采访中强调。

TOPCon5.0的发布不仅是技术参数的突破,更是对TOPCon整体竞争力的重新定义。通过效率提升和可靠性加固双管齐下,一道新能正将N型技术光电转换效率和经济性推向新高度。

 

TOPCon为主导,钙钛矿、BC等多翼齐飞

 

在谈到技术布局时,宋登元博士表示,一道新能以TOPCon钝化接触技术为核心,同时积极布局钙钛矿、DBC等技术,形成了多翼齐飞的局面。这种多技术并行的新技术研发策略是前瞻性系统与全方位布局,既规避了技术路线风险,又为差异化光伏应用场景需求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

一道新能制定了“一主三翼”的技术战略框架,一“主”指TOPCon,“三翼”即DBC、TSiP钙钛矿/硅叠层、SFOS硅基激子裂分倍增多光子电池技术。2024年SNEC展会上,一道新能推出叠加其DAON TOPCon4.0 Plus先进钝化技术的BC产品,简称DBC,组件效率超过24%,并计划应用TOPCon5.0进行同步升级。

钙钛矿叠层进展方面,一道新能与中国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纤纳光电共同合作研发的用于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效率达到25.4%,已经形成批量出货,在三峡的实证电站上实现应用,该项技术已经通过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同时,一道新能研发的钙钛矿/TOPCon两端叠层电池效率已经突破了33.5%。

面对新兴技术的激烈竞争,宋登元博士提出了“技术共生”理念:“TOPCon、HJT和BC这些技术原理都是相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本身就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光伏技术不再是替代关系,而是适用场景的合理分工。”宋登元博士进一步解释,“TOPCon、HJT、xBC理论效率差别不大,在目前实际量产效率逐步接近理论极限的情况下,市场格局更倾向多种技术路线并存,TOPCon与HJT,xBC、钙钛矿等技术在应用领域形成互补。”

“光伏行业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传统高碳的化石能源。谁能以更低成本替代化石能源,谁就是赢家,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是要“革“化石能源的“命”。”宋登元博士的这一观点,也与一道新能的发展哲学相契合:以开放生态协同共赢,推动行业协同健康发展。“同时,一道新能通过布局城市、沙漠、海上系统应用技术,打造全方位光伏系统解决方案,以差异化发展模式突破行业“内卷”。宋登元博士进一步介绍了公司技术发展战略。

 

协同创“新”,生态共赢

 

“科研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前沿技术方向,而企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则确保这些技术能够落地生根,转化成新质生产力。”

在TOPCon5.0的研发中,除了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河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外,一道新能联合光伏上下游设备及材料供应商,构建了从设备定制到工艺优化再到量产导入的协同创新链。

宋登元博士认为:“这是构建了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激光设备厂家根据研发新技术的需要与一道新能一起研发及提供高性能激光器,助力PolyFinger技术,浆料厂家从一到新能研发线的数据获得浆料参数反馈研发新型浆料,助力我们纳米接触金属化技术实现与大规模生产。一道新能与镀膜设备厂家共同研发适合叠层钝化的高性能设备,提升电池的抗UVID性能性,这就是上下游良好的产业生态。这种合作模式对光伏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光伏产业中,单打独斗无法突破技术天花板,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是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宋登元强调,产业生态的构建,不仅能够推动自身技术的发展,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一道新能,这家以“新”著称的企业,在生态圈的托举下,始终在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一道新能的生态战略,有效推动企业竞争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赋能,整个产业的技术扩散速度和成本下降曲线将显著陡峭化。这种格局下,光伏替代化石能源的临界点或将提前到来。

从BSF到PERC,再到如今的TOPCon,光伏行业的技术革新浪潮从未停歇。一道新能TOPCon 5.0的问世、从一代产品向n代产品的持续升级,不仅是单点技术的突破,更是光伏企业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迈向产业生态协同的标志性跨越。

正如宋登元博士所言:“降本是手段,替代化石能源才是终极使命。”当行业摒弃内卷、聚焦协同共赢,光伏技术的宏伟蓝图,或许已然近在眼前。

 

 

文章来源:全球光伏

我们的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用户体验。浏览本网站即视为您同意我们的Cookies条款.